善心是最好的风水:《心命歌》的现代启示录
心命歌
心好命也好, 富贵直到老. 心好命不好, 天地终有保.
命好心不好, 中途夭折了. 心命俱不好, 贫困受烦恼.
心乃命之源, 最要存公道. 命乃行之本, 穷通难自料.
信命不修心, 阴阳恐虚矫. 修心不听命, 造物终须报.
李广诛降卒, 封候事虚杳. 宋祁救蝼蚁, 及第登科早.
善乃福之基, 恶乃祸之兆. 阴德与阴功, 存忠更存孝.
富贵有宿因, 祸福人自召. 救困与扶危, 胜如做斋醮.
天地有洪恩, 日月无私照. 子孙受余庆, 祖宗延寿考.
我心与彼心, 各欲致荣耀. 彼此一般心, 何用相计较.
第一莫欺骗, 第二莫奸狡. 萌心欲害人, 鬼神暗中笑.
命有五分强, 心有十分好. 心命两修持, 便是终身宝.
《心命歌》解读
《心命歌》出自清代命理学家袁树珊的经典著作《命理探源》 。袁树珊出身医学世家,兼通医卜星相,曾留学日本研习社会学,却以星相学闻名于世。他提出 “心为命之源”,强调命运虽受先天影响,但后天修心行善可扭转乾坤。此诗被近代高僧印光法师盛赞:“果能依之行,则命自我作,造化之权不归天地鬼神矣!” 袁树珊一生践行 “心命双修”,其思想融合儒释道精髓,以因果定律为基,主张 “命由心造,境随心转”。
白话文说明:一个人心地善良,且命运原本就不错,那么他很可能一生富贵顺遂,直至老年。而若一个人心地善良,然而命运起初不佳,但天地自然会保佑他,最终也会有好的结果。比如现实生活中,有些人虽然出身贫寒,但是为人正直善良,乐于助人,在生活中常常能得到他人的帮助,最终也能过上安稳幸福的生活。
白话文说明:倘若一个人命运原本很好,但是心地不善,为非作歹,那么很可能会在人生中途遭遇灾祸,甚至夭折。要是心不善且命运也差,那就只能在贫困中饱受烦恼的折磨。像历史上一些作恶多端的权贵,虽然起初拥有财富和地位,但最终身败名裂,不得善终。
白话文说明:心是命运的根源所在,人最要紧的是心怀公道。而命是行为的根本,一个人的穷困或者显达往往难以自己预料。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些心怀正义、做事公道的人,即使面临困境,也更容易得到他人的支持和帮助,从而改变命运;而有些人虽然命运看似不错,但由于行事不端,最终也可能陷入困境。
白话文说明:如果只相信命运而不修养心性,那么阴阳之间恐怕就会虚浮不实。反之,只修养心性却不听从命运的安排,造物者最终也会有所报应。比如有些人过于迷信命运,认为一切都是注定的,从而不注重自身品德的修养,这样的人往往难以真正获得幸福;而另一些人只强调主观努力,完全不顾及客观条件和规律,也可能会遭遇挫折。
白话文说明:李广曾经诛杀已经投降的士兵,所以他想要封侯的事情最终落空。而宋祁因为救助蝼蚁这样的小生命,得以早早科举及第。李广一生征战沙场,战功赫赫,却始终未能封侯,袁树珊认为这与他诛杀降卒的不善行为有关。宋祁则因一念之善,得到好的回报。这两个例子鲜明地体现了善恶有报的观念。
白话文说明:善良是福气的根基,作恶是灾祸的预兆。平日里要积累阴德阴功,心中长存忠诚和孝道。在生活中,我们常能看到那些善良、孝顺、忠诚的人,往往家庭和睦,生活幸福,福气也会越来越多;而那些作恶多端的人,家庭往往不和谐,自身也可能遭遇各种灾祸。
白话文说明:富贵有前世的因果缘由,灾祸和福气都是人自身行为招致的。救助困苦和危难中的人,胜过举行斋醮等祈福仪式。比如我们身边有人积极参与慈善活动,帮助那些贫困的人,他们的行为不仅给他人带来了希望,自己也会收获内心的满足和他人的尊重,这种福报比单纯的祈福更实在。
白话文说明:天地有着深厚的恩情,日月无私地照耀着世间万物。一个人行善积德,子孙会享受余下的福泽,祖宗也会因此延长寿命(这里的祖宗延寿考更多是一种传统观念里的福报体现)。许多家族注重传承善良的家风,家族中的长辈乐善好施,其后代往往也能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成长,获得较好的发展。
白话文说明:我自己的内心和别人的内心,都希望获得荣耀。既然大家心思一样,又何必相互计较呢。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常常会因为一些小事与他人产生矛盾,如果能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理解大家都渴望成功和荣耀,就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纷争。
白话文说明:首先不要欺骗他人,其次不要奸诈狡猾。心里一旦产生害人的念头,鬼神都会在暗中嘲笑。生活中,那些靠欺骗和奸诈手段获取利益的人,或许能得逞一时,但最终往往会失去他人的信任,落得不好的下场。
袁树珊,他是民国时期的命学大师,精通四柱八字等命理学,兼通医卜星相,以神算闻名,是蒋介石最信任的算命大师 ,在国学领域有一定影响力。
《心命歌》作为袁树珊《命理探源》中的经典篇章,以简明扼要的语句,传达出 “心命双修” 的深刻理念。它从多个角度阐述了心与命的紧密关系,以及善恶行为所带来的不同结果,通过李广、宋祁等事例,有力地论证了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的因果规律。其强调为人需心怀公道,莫行欺骗奸狡之事,秉持善良与孝道,积极救困扶危。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当汲取《心命歌》的智慧,既接纳命运的客观存在,又通过修心养性、多行善举来提升生命的质量,实现 “心命两修持”,为自己和子孙后代积累福报,营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